學生在校園被霸凌,教師、校長竟不知不覺?根據教育部針對國中所做的「生活問卷」調查指出,長期被同儕欺負的比率約百分之十,近年雖然逐漸下降,但以國中生約九十五萬人估算,仍有約一萬名國中生疑似遭到霸凌。每年校安通報的霸凌事件只有幾十件,顯示未被通報的霸凌事件不少。
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,通報件數與調查數據落差這麼大,教育部不應該只從研擬專法的方向思考,而應從教育的角度,思度如何預防與防制霸凌,例如補足中小學的輔導和社工人力。現在很多教師不敢通報,是因為專業能力有限,不知如何處理後續問題,如果有輔導人力協助,將可降低通報黑數。
馮喬蘭也反對隔離施暴者。她指出,目前刑法與少年法庭等針對嚴重的傷害都有法令,不需另行立法。如果雙方不宜在同一班級上課,可考量轉班或轉換學習環境。
教育部軍訓處長王福林坦言,社會高度關注校園霸凌事件,正好藉此要求學校發掘更多霸凌黑數,這是目前最迫切需要克服的問題。他呼籲學校,發生霸凌事件後,不要當作沒看到,如果校方不關心,校長與導師都要處分,校長考績也拿不到甲等。近期將針對輔導人力、社工體系、警局少年隊進行討論,由學校評估是否需要更多資源介入校園霸凌事件。
教育部表示,校園霸凌的通報件數偏少,可能和教師、學校對霸凌的認定不同有關。王福林強調,會加強對學校的宣導,由學校站在第一線評估校園霸凌是否成立。
至於是否會對施暴者強制隔離部分?教育部表示,在立法的過程中,一定會邀集各界學者專家研議,並舉辦公聽會等。
對於教育部有意推動「校園霸凌法」立法,必要時強制隔離施暴者。內政部江宜樺表示,校園霸凌對社會、人心造成負面影響,只要對打擊校園霸凌有益,樂觀其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