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,行政院規劃「挑戰 2008 -六年國家重點發展計畫」,由教育部規劃的「永續校園推廣計畫」,為建立一個進步、安全、衛生、健康、人性化的學習環境空間為主,並於擴大內需刺激景氣的期程內,加速推行校園公共工程改造計畫,藉由突破傳統校園封閉的環境與制式管理原則下,整合社區共同意識、建立社區風貌、拓展生態旅遊等課題,改造校園環境成為具有社區特質的公共活動空間,結合校園綠色技術實施應用,轉化國內相關產業技術,進而增進綠色產業推廣效益,落實擴大內需進而促進產業升級與提振國內景氣之功效,從而發揮永續台灣、環境教育之積極意義與促成教育改革之目的。
簡而言之,永續校園包含項目在硬體方面含括「生態環境恢復與維護」以及「永續建築」兩大項目,從瞭解自身校園地域、文化、歷史與生態等特色,從而創造出完全不同且多樣的校園環境。而在軟體部分,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實行,各校對應校園環境改造,創造出各校教學特色的教學教材,未來更可配合鄰近不同教育特色的學校,更能形成緊密的環境教育聯絡網。此即為本部推行永續校園推廣計畫最主要的目的。
永續校園在軟體面,以永續發展的環境出發,硬體面可落實永續建築技術。除建立省能、省資源、健康、舒適的校園建築及生態環保回收利用之校園環境外,亦能建立本土永續校園技術應用與評估實例,以整合成省能環保健康之校園環境應用技術,提供未來國內永續校園規範依據。並且從校園出發推動社區再造方案,以校園公共空間作為示範,利用居民參與方式獲致鄰里社區認同,具有突顯地域特色、順應環境條件、凝聚社區意識等效益,創造出各社區與校園緊密結合之生態教育示範社區。而該示範校園,亦同時呈現教育改革之理念,即為理想九年一貫課程試行示範學校,回歸教育改革方針,同步為永續教育播下種子。
各縣市建立之永續生態校園案例,可提供與生態旅遊參觀點與達到社區環境教育應用之目的。以「永續校園」為永續台灣跨部會整合的引爆點,除進行建築、環境與教育的改造,並配合數位網路工具與社區充分結合,使各地推展之永續概念、城鄉風貌相互流通、擴散蔓延,則台灣之環境生態、文化教育及產業經濟等各方面可望朝向永續發展。
留言列表